帝国的惆怅
易中天反思秦汉之后的帝国制度:“从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,中华文明70%的历史都是惆怅,而惆怅,是因为在乎。” 中西历史的进程,是一个“交相胜”的过程。有时候我们比人家好,有时候人家比我们强。麻烦仅仅在于,人家比我们强,是在近现代。我们的风光靓丽,却已成明日黄花。这才让人惆怅。惆怅,就是失落、怅惘、迷茫,即”怅然若失”,因为我们原本不该这样。 这就必须反思秦汉以后的帝国制度,甚至反思帝国之前的邦国制度。但顺藤摸瓜,由近及远,还得从帝国说起。何况我们的成败得失,包括汉唐盛世之辉煌,鸦片战争之惨痛,也确实跟它息息相关。事实上,一种制度能够实行两千多年之久,又居然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,必定是有利有弊。没有利,就不会存在;没有弊,就无须革命。所以,帝国必须终结,也一定会终结。终结之后,留下的就是惆怅,还有教训。 《帝国的惆怅》以人性为视角,以故事说人物,以人物说历史,以历史说文化,以文化说人性,解读中国传统社会政治、帝国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,反思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和帝国制度。
帝国的惆怅
- 一 晁错之死
- 二 削藩其事
- 三 是非功过
- 四 晁错其人
- 五 历史之错
- 六 晁错之错
- 一 怎样看“攻心联”
- 二 治蜀问题何在
- 四 是谁“宽严皆误”
- 三 谁有“反侧之心”
- 五 蜀汉为何而亡
- 一 “痴呆儿”成了“小太宗”
- 二 霹雳手段,菩萨心肠
- 三 天子本是苦孩子
- 四 苍茫大地,谁主沉浮
- 五 皇帝也要守王法
- 六 危险的政治
- 一 变法迫在眉睫
- 二 时势造英雄
- 三 针锋相对
- 四 事与愿违
- 五 成败与道德无关
- 六 教训所在
- 一 奸臣严嵩
- 二 混蛋嘉靖
- 三 滑头徐阶
- 一 “小人物”不小
- 二 为谁死节
- 三 认死理的人
- 四 自掘坟墓是乾隆
- 五 礼失求诸野
- 六 土气与士气
- 一 弹冠相庆的战败者
- 二 逼出来的谎话
- 三 一骗到底
- 四 谎言与高调
- 五 小曲好唱口难开
- 六 笑脸与鬼脸
- 七 鸦片还要吃到什么时候
- 一 病例
- 二 所谓陋规
- 三 逼良为寇
- 四 高薪未必养廉
- 五 有监督就行吗
- 六 制度不能保证一切
- 七 并非不治之症
- 一 入世与出世
- 二 读书人与知识分子
- 三 治世与乱世
- 四 想得开与想不开
- 五 身家与天下
- 六 士大夫与读书人
- 七 报国与全身
- 八 君臣与师生
- 九 出路与对策
- 一 我们曾经拥有
- 二 魂断侠缘
- 三 谁之梦想
- 四 剑的秘密
- 五 侠与士
- 六 百家罢后梦难圆
- 一 宰相制度
- 二 中央部门
- 三 地方官员
- 主要参考书
- 后记
热门
-
中国通史
《中国通史》是吕思勉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“孤岛”的时候,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。一经出版,畅销数十年,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物。《中国通史》分上下编,上编是中国政治史,讲了中国历史大事及中国历史的演变,下编为中国文化史,分门别类地、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政治制度、经济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。本书不仅对想了解中国历史大事的读者有用,而且对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,特别是社会经济、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知识有很大的好处。 原作上篇为中国文化史,下篇为为中国政治史,今为方便读者阅读,将中国政治史作为上篇,中国文化史作为下篇,文字做了少量的技术处理。
吕思勉01-01 完结
-
易中天中华史21·铁血蒙元
朱元璋称帝没多久,就掀翻了传统政治的桌子,通过一系列组合拳,重建了帝国的制度,改变了中华的航向。朱棣从侄子手中篡取皇位,并将国都迁往边地北京,他的制度设计,更是奠定了整个明朝的个性和特色。 朱明王朝,是彻头彻尾的朱姓王朝:皇帝们恣意任性;大臣们沦为家奴;文字狱和太监擅权层出不穷;锦衣卫和东西厂无孔不入。 而在皇权的边缘,南国富庶,人物风流。繁华的城镇里经济活跃,并催生了多样而新颖的市井文化。 从庙堂到江湖,大明精彩。
易中天01-01 完结
-
天朝的崩溃·鸦片战争再研究
本书对我国鸦片战争这段历史作了回顾,试图以全新的视角来解析这场颠覆清王朝的浩劫。作为一名求真的治史者,作者历数了清朝的军事力量、骤然而至的战争、广州的“战局”、“抚”议再起等内容,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鸦片战争对于清朝统治打击的致命性,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学论著。 本书大量使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朝奏折,和英国所藏中英交涉文件、日本学者汇编资料集等等,详尽考订并重建了与战争相关的大量基本史实。作者抓住几个主要人物为线索展开叙述。从武器装备、防御工事、兵员训练到作战战术的运用;从后勤、兵力动员、兵员调动到军费的来源、筹集与分配,更涉及交战国可用于战争的经济实力、负责运筹帷幄人员的心态、他们的战争观、战术观等等。这些面相在过去的鸦片战争研究中或被忽视,或语焉不详,但在本书中却得到充分的展现。 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重大,也是中国百年国耻的开端,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,本书对当时的人和事的评价,均从事实认定来加以判断,尤其严肃检讨清朝奏折中呈现的天朝心态,直指中国战败的深层原因。该书展现的严谨论证破除过去误谬之学术性,以及避免再蹈历史错误覆辙之强烈爱国情怀,令人读之震撼动容。 《天朝的崩溃》出版十余年,流传较广,影响颇大,学术价值历经时间考验,已广为读者肯定推崇,即在海外,都成为治近代史之学者、学生,以及一般人士广泛阅读的著作,视之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。 修订版全面核订了注释、引文中的错讹,重排精装,列入“三联哈佛学术丛书二十年纪念版”再刊。
茅海建01-01 完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