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历代通俗演义10·清史演义
本书共一百回,举清王朝崛起东北,迄宣统退位出宫,近三百年史事。书中重大史实,皆有所本,演绎成章,大多可读、可信且可备,可谓创历史小说新体。 远在赵宋年代,金邦被灭后,还有来死的女真遗族逃奔东北伏处海滨,取“长白山下居民”之意,自命“爱新觉罗氏”,并建满洲国;于是举旗改称“满族”。经过几百年,相传了几代人,族中帮出了一个智勇双全出类拔萃的人物,于是又排演出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历史。 清朝一统中原,总道是千秋万岁、绵延不绝,可以与天同体了。谁知异族船坚炮利,屡犯国门,泱泱大国今天割地、明天赔款,累得清朝君臣顾此失彼,国势也渐渐衰退下去。不料,外患未了,内忧又起,武昌发难,各省响应,竟把大清朝生生地推翻了。 后人多说清朝政治不良,百般辱骂,好像清朝的皇帝无一非昏淫暴虐,清朝的臣子无一非卑鄙龌龊。其实细考清朝史事有坏处也有好处,有淫暴处,也有仁德处,不过转到泰代,主弱臣庸,朝政浊乱,且世界形势早已大变,所以民军一起全局瓦解。这也不足为怪了。
中国历代通俗演义10·清史演义
- 自序
- 世系图
- 第一回 溯往事慨谈身世 述前朝细叙源流
- 第二回 丧二祖誓师复仇 合九部因骄致败
- 第三回 祭天坛雄主告七恨 战辽阳庸帅覆全军
- 第四回 熊廷弼守辽树绩 王化贞弃塞入关
- 第五回 猛参政用炮击敌 慈喇嘛偕使传书
- 第六回 下朝鲜贝勒旋师 守守远抚军奏捷
- 第七回 为敌作伥满主入边 因间信谗明帝中计
- 第八回 明守将献城卖友 清太宗获玺称尊
- 第九回 朝鲜主称臣乞降 卢督师忠君殉节
- 第十回 失辎重全军败溃 迷美色大帅投诚
- 第十一回 清太宗宾天传幼主 多尔衮奉命略中原
- 第十二回 失爱姬乞援外族 追流贼忍死双亲
- 第十三回 闯王西走合浦还珠 清帝东来神京定鼎
- 第十四回 抗清廷丹忱报国 屠扬州碧血流芳
- 第十五回 弃南都昏主被囚 捍孤城遗臣死义
- 第十六回 南下鏖兵明藩覆国 西征奏凯清将蒙诬
- 第十七回 立宗支粤西存残局 殉偏疆岩下表双忠
- 第十八回 创新仪太后联婚 报宿怨中宫易位
- 第十九回 李定国竭忠扈驾 郑成功仗义兴师
- 第二十回 日暮途穷寄身异域 水流花谢撒手尘寰
- 第二十一回 弑故主悍师徼功 除大憝冲人定计
- 第二十二回 蓄逆谋滇中生变 撤藩镇朝右用兵
- 第二十三回 驰伪檄四方响应 失勇将三桂回军
- 第二十四回 两亲王因败为功 诸藩镇束手听命
- 第二十五回 僭帝号遘疾伏冥诛 集军威破城歼叛孽
- 第二十六回 台湾岛战败降清室 尼布楚订约屈俄臣
- 第二十七回 三部内哄祸起萧墙 数次亲征荡平朔漠
- 第二十八回 争储位冢嗣被黜 罹文网名士沉冤
- 第二十九回 闻寇警发兵平藏卫 苦苛政倡乱据台湾
- 第三十回 畅春园圣祖宾天 乾清宫世宗立嗣
- 第三十一回 平青海驱除叛酋 颁朱谕惨戮同胞
- 第三十二回 兔死狗烹功臣骈戮 鸿罹鱼网族姓株连
- 第三十三回 畏虎将准部乞修和 望龙髯苗疆留遗恨
- 第三十四回 分八路进平苗穴 祝千秋暗促华龄
- 第三十五回 征金川两帅受严刑 降蛮酋二公膺懋赏
- 第三十六回 御驾南巡名园驻跸 王师西讨叛酋遭擒
- 第三十七回 灭准部余孽就歼 荡回疆贞妃殉节
- 第三十八回 游江南中宫截发 征缅甸大将丧躯
- 第三十九回 傅经略暂平南服 阿将军再定金川
- 第四十回 平海岛一将含冤 定外藩两邦慑服
- 第四十一回 太和殿受禅承帝统 白莲教倡乱酿兵灾
- 第四十二回 误军机屡易统帅 平妖妇独著芳名
- 第四十三回 抚贼寨首领遭擒 整朝纲权相伏法
- 第四十四回 布德扬威连番下诏 擒渠献馘逐载报功
- 第四十五回 抚叛兵良将蒙冤 剿海寇统帅奏捷
- 第四十六回 两军门复仇慰英魄 八卦教煽乱闹皇城
- 第四十七回 闻警回銮下诏罪己 护丧嗣统边报惊心
- 第四十八回 愚庆祥败死回疆 智杨芳诱擒首逆
- 第四十九回 征浩罕王师再出 剿叛瑶钦使报功
- 第五十回 饮鸩毒姑妇成疑案 焚鸦片中外起兵端
- 第五十一回 林制军慷慨视师 琦中堂昏庸误国
- 第五十二回 关提督粤中殉难 奕将军城下乞盟
- 第五十三回 效尸谏宰相轻生 失重镇将帅殉节
- 第五十四回 奕统帅因间致败 陈军门中炮归仁
- 第五十五回 江宁城万姓被兵 静海寺三帅定约
- 第五十六回 怡制军巧结台湾狱 徐总督力捍广州城
- 第五十七回 清文宗嗣统除奸 洪秀全纠众发难
- 第五十八回 钦使迭亡太平建国 悍徒狡脱都统丧躯
- 第五十九回 骆中丞固守长沙城 钱东平献取江南策
- 第六十回 陷江南洪氏定制 攻河北林酋挫威
- 第六十一回 创水师衡阳发轫 发援卒岳州鏖兵
- 第六十二回 湘军屡捷水陆扬威 畿辅复安林李授首
- 第六十三回 那拉氏初次承恩 圆明园四春争宠
- 第六十四回 罗先生临阵伤躯 沈夫人佐夫抗敌
- 第六十五回 瓜镇丧师向营失陷 韦杨毙命洪酋中衰
- 第六十六回 智统领出奇制胜 愚制军轻敌遭擒
- 第六十七回 四国耀威津门胁约 两江喋血战地埋魂
- 第六十八回 战皖北诸将立功 退丹阳大营又溃
- 第六十九回 开外衅失律丧师 缔和约偿款割地
- 第七十回 闻国丧长悲国士 护慈驾转忤慈颜
- 第七十一回 罪辅臣连番下诏 剿剧寇数路进兵
- 第七十二回 曾国荃力却援军 李鸿章借用洋将
- 第七十三回 战浙东包团练死艺 克江宁洪天王覆宗
- 第七十四回 僧亲王中计丧躯 曾大帅设谋制敌
- 第七十五回 溃河防捻徒分窜 毙敌首降将升官
- 第七十六回 山东圈剿悍酋成擒 河北解严渠魁自尽
- 第七十七回 戮权阉丁抚守法 办教案曾侯遭讥
- 第七十八回 大婚礼成坤闱正位 撤帘议决乾德当阳
- 第七十九回 因欢成病忽报弥留 以弟继兄旁延统绪
- 第八十回 吴侍御尸谏效忠 曾星使功成改约
- 第八十一回 朝日生嫌酿成交涉 中法开衅大起战争
- 第八十二回 弃越疆中法修和 平韩乱清日协约
- 第八十三回 移款筑园撤帘就养 周龄介寿闻战惊心
- 第八十四回 叶志超败走辽东 丁汝昌丧师黄海
- 第八十五回 失律求和马关订约 市恩索谢虎视争雄
- 第八十六回 争党见新旧暗哄 行新政母子生嫌
- 第八十七回 慈禧后三次临朝 维新党六人毕命
- 第八十八回 立储君震惊匕鬯 信邪术扰乱京津
- 第八十九回 袒匪殃民联军入境 见危授命志士成仁
- 第九十回 传谏草抗节留名 避联军蒙尘出走
- 第九十一回 悔罪乞和两宫返跸 撤戍违约二国鏖兵
- 第九十二回 居大内闻耗哭遗臣 处局外严旨守中立
- 第九十三回 争密约侍郎就道 返钦使宪政萌芽
- 第九十四回 倚翠偎红二难竞爽 剖心刎颈两地招魂
- 第九十五回 遘奇变醇王摄政 继友志队长亡躯
- 第九十六回 二显官被谴回籍 众党员流血埋冤
- 第九十七回 争铁路蜀士遭囚 兴义师鄂军驰檄
- 第九十八回 革命军云兴应义举 摄政王庙誓布信条
- 第九十九回 易总理重组内阁 夺汉阳复失南京
- 第一百回 举总统孙文就职 逊帝位清祚告终
热门
-
中国通史
《中国通史》是吕思勉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“孤岛”的时候,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。一经出版,畅销数十年,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物。《中国通史》分上下编,上编是中国政治史,讲了中国历史大事及中国历史的演变,下编为中国文化史,分门别类地、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政治制度、经济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。本书不仅对想了解中国历史大事的读者有用,而且对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,特别是社会经济、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知识有很大的好处。 原作上篇为中国文化史,下篇为为中国政治史,今为方便读者阅读,将中国政治史作为上篇,中国文化史作为下篇,文字做了少量的技术处理。
吕思勉01-01 完结
-
易中天中华史21·铁血蒙元
朱元璋称帝没多久,就掀翻了传统政治的桌子,通过一系列组合拳,重建了帝国的制度,改变了中华的航向。朱棣从侄子手中篡取皇位,并将国都迁往边地北京,他的制度设计,更是奠定了整个明朝的个性和特色。 朱明王朝,是彻头彻尾的朱姓王朝:皇帝们恣意任性;大臣们沦为家奴;文字狱和太监擅权层出不穷;锦衣卫和东西厂无孔不入。 而在皇权的边缘,南国富庶,人物风流。繁华的城镇里经济活跃,并催生了多样而新颖的市井文化。 从庙堂到江湖,大明精彩。
易中天01-01 完结
-
天朝的崩溃·鸦片战争再研究
本书对我国鸦片战争这段历史作了回顾,试图以全新的视角来解析这场颠覆清王朝的浩劫。作为一名求真的治史者,作者历数了清朝的军事力量、骤然而至的战争、广州的“战局”、“抚”议再起等内容,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鸦片战争对于清朝统治打击的致命性,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学论著。 本书大量使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朝奏折,和英国所藏中英交涉文件、日本学者汇编资料集等等,详尽考订并重建了与战争相关的大量基本史实。作者抓住几个主要人物为线索展开叙述。从武器装备、防御工事、兵员训练到作战战术的运用;从后勤、兵力动员、兵员调动到军费的来源、筹集与分配,更涉及交战国可用于战争的经济实力、负责运筹帷幄人员的心态、他们的战争观、战术观等等。这些面相在过去的鸦片战争研究中或被忽视,或语焉不详,但在本书中却得到充分的展现。 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重大,也是中国百年国耻的开端,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,本书对当时的人和事的评价,均从事实认定来加以判断,尤其严肃检讨清朝奏折中呈现的天朝心态,直指中国战败的深层原因。该书展现的严谨论证破除过去误谬之学术性,以及避免再蹈历史错误覆辙之强烈爱国情怀,令人读之震撼动容。 《天朝的崩溃》出版十余年,流传较广,影响颇大,学术价值历经时间考验,已广为读者肯定推崇,即在海外,都成为治近代史之学者、学生,以及一般人士广泛阅读的著作,视之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。 修订版全面核订了注释、引文中的错讹,重排精装,列入“三联哈佛学术丛书二十年纪念版”再刊。
茅海建01-01 完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