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历代通俗演义06·五代史演义
本书是风靡海内外的通俗历史巨著,史学大家蔡东藩正史为经,逸闻为纬。章回体结构,通俗的文笔,机智的点评;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。描述五代十国时期更替下的民俗民生,参透疆场血战、宫廷阴谋,千古兴亡中的生存智慧。 治久必乱,合久必分。太平日久,先人遗泽逐渐耗尽于是乱势日炽,三五枭雄,趁乱起事不是僭号称帝,就是拥土称王。这种乱世分裂的情状,东周时有列国,后汉时有三国,东晋后有南北朝,晚唐后有五代统是东反西乱四分五裂。 五代先后历五十三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,改了五次国号,叫作粱唐晋汉、周。史家因这国号前代早已称过,所以各加一后字称为后梁、后唐后晋,后汉后周。此外还有与五朝或合或离不相统属的国度,称作十国就是吴楚闽南唐前蜀后蜀南汉北汉及吴越荆南。 这五代十国的时势,简直是君不君臣不臣,父不父子不子,彼争此夺,上下凌替,篡弑相寻,蒸报无已。故每代传袭最多不过十余年,最少只有三四年。眼见得神州板荡,海内腥膻,四境不宁……
中国历代通俗演义06·五代史演义
- 自序
- 世系图
- 第一回 睹赤蛇老母觉异征 得艳凤枭雄偿夙愿
- 第二回 报亲恩欢迎朱母 探妻病惨别张妃
- 第三回 登大宝朱梁篡位 明正义全昱进规
- 第四回 康怀贞筑垒围潞州 李存勖督兵破夹寨
- 第五回 策淮南严可求除逆 战蓟北刘守光杀兄
- 第六回 刘知俊降岐挫汴将 周德威援赵破梁军
- 第七回 杀谏臣燕王僭号 却强敌晋将善谋
- 第八回 父子聚麀惨遭剸刃 君臣讨逆谋定锄凶
- 第九回 失燕土伪帝作囚奴 平宣州徐氏专政柄
- 第十回 逾黄泽刘鄩失计 袭晋阳王檀无功
- 第十一回 阿保机得势号天皇 胡柳陂轻战丧良将
- 第十二回 莽朱瑾手刃徐知训 病徐温计焚吴越军
- 第十三回 嗣蜀主淫昏失德 唐监军谏阻称尊
- 第十四回 助赵将发兵围镇州 嗣唐统登坛即帝位
- 第十五回 王彦章丧师失律 梁末帝陨首覆宗
- 第十六回 灭梁朝因骄思逸 册刘后以妾为妻
- 第十七回 房帏溺爱牝鸡司晨 酒色亡家牵羊待命
- 第十八回 得后教椎击郭招讨 遘兵乱劫逼李令公
- 第十九回 郭从谦突门弑主 李嗣源据国登基
- 第二十回 立德光番后爱次子 杀任圜权相报私仇
- 第二十一回 王德妃更衣承宠 唐明宗焚香祝天
- 第二十二回 攻三镇悍帅生谋 失两川权臣碎首
- 第二十三回 杀董璋乱兵卖主 宠从荣骄子弄兵
- 第二十四回 毙秦王夫妻同受刃 号蜀帝父子迭称雄
- 第二十五回 讨凤翔军帅溃归 入洛阳藩王篡位
- 第二十六回 卫州廨贼臣缢故主 长春宫逆子弑昏君
- 第二十七回 嘲公主醉语启戎 援石郎番兵破敌
- 第二十八回 契丹主册立晋高祖 述律后笑骂赵大王
- 第二十九回 一炬成灰到头孽报 三帅叛命依次削平
- 第三十回 杨光远贪利噬人 王延羲乘乱窃国
- 第三十一回 讨叛镇行宫遣将 纳叔母嗣主乱伦
- 第三十二回 悍弟杀兄僭承汉祚 逆臣弑主大乱闽都
- 第三十三回 得主援高行周脱围 迫父降杨光远伏法
- 第三十四回 战阳城辽兵败溃 失建州闽主覆亡
- 第三十五回 拒唐师李达守危城 中辽计杜威设孤寨
- 第三十六回 张彦泽倒戈入汴 石重贵举国降辽
- 第三十七回 迁漠北出帝泣穷途 镇河东藩王登大位
- 第三十八回 闻乱惊心辽主遄返 乘丧夺位燕王受拘
- 第三十九回 故妃被逼与子同亡 御史敢言奉母出戍
- 第四十回 徙建州晋太后绝命 幸邺都汉高祖亲征
- 第四十一回 奉密谕王景崇入关 捏遗诏杜重威肆市
- 第四十二回 智郭威抵掌谈兵 勇刘词从容破敌
- 第四十三回 覆叛巢智全符氏女 投火窟悔拒汉家军
- 第四十四回 弟兄构衅湖上操戈 将相积嫌席间用武
- 第四十六回 清君侧入都大掠 遭兵变拥驾争归
- 第四十五回 伏甲士骈诛权宦 溃御营窜死孱君
- 第四十七回 废刘宗嗣主被幽 易汉祚新皇传诏
- 第四十八回 陷长沙马希萼称王 攻晋州刘承钧折将
- 第四十九回 降南唐马氏亡国 征东鲁周主督师
- 第五十回 逐边镐攻入潭州府 拘刘言计夺武平军
- 第五十一回 滋德殿病终留遗嘱 高平县敌忾奏奇勋
- 第五十二回 丧猛将英主班师 筑坚城良臣破虏
- 第五十三回 宠徐娘赋诗惊变 俘蜀帅得地报功
- 第五十四回 李重进涉水扫千军 赵匡胤斩关擒二将
- 第五十五回 唐孙晟奉使效忠 李景达丧师奔命
- 第五十六回 督租课严夫人归里 尽臣节唐司空就刑
- 第五十七回 破山寨君臣耀武 失州城夫妇尽忠
- 第五十八回 楚北鏖兵阖城殉节 淮南纳土奉表投诚
- 第五十九回 惩奸党唐主施刑 正乐悬周臣明律
- 第六十回 得辽关因病返跸 殉周将禅位终篇
热门
-
中国通史
《中国通史》是吕思勉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“孤岛”的时候,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。一经出版,畅销数十年,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物。《中国通史》分上下编,上编是中国政治史,讲了中国历史大事及中国历史的演变,下编为中国文化史,分门别类地、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政治制度、经济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。本书不仅对想了解中国历史大事的读者有用,而且对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,特别是社会经济、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知识有很大的好处。 原作上篇为中国文化史,下篇为为中国政治史,今为方便读者阅读,将中国政治史作为上篇,中国文化史作为下篇,文字做了少量的技术处理。
吕思勉01-01 完结
-
易中天中华史21·铁血蒙元
朱元璋称帝没多久,就掀翻了传统政治的桌子,通过一系列组合拳,重建了帝国的制度,改变了中华的航向。朱棣从侄子手中篡取皇位,并将国都迁往边地北京,他的制度设计,更是奠定了整个明朝的个性和特色。 朱明王朝,是彻头彻尾的朱姓王朝:皇帝们恣意任性;大臣们沦为家奴;文字狱和太监擅权层出不穷;锦衣卫和东西厂无孔不入。 而在皇权的边缘,南国富庶,人物风流。繁华的城镇里经济活跃,并催生了多样而新颖的市井文化。 从庙堂到江湖,大明精彩。
易中天01-01 完结
-
天朝的崩溃·鸦片战争再研究
本书对我国鸦片战争这段历史作了回顾,试图以全新的视角来解析这场颠覆清王朝的浩劫。作为一名求真的治史者,作者历数了清朝的军事力量、骤然而至的战争、广州的“战局”、“抚”议再起等内容,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鸦片战争对于清朝统治打击的致命性,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学论著。 本书大量使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朝奏折,和英国所藏中英交涉文件、日本学者汇编资料集等等,详尽考订并重建了与战争相关的大量基本史实。作者抓住几个主要人物为线索展开叙述。从武器装备、防御工事、兵员训练到作战战术的运用;从后勤、兵力动员、兵员调动到军费的来源、筹集与分配,更涉及交战国可用于战争的经济实力、负责运筹帷幄人员的心态、他们的战争观、战术观等等。这些面相在过去的鸦片战争研究中或被忽视,或语焉不详,但在本书中却得到充分的展现。 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重大,也是中国百年国耻的开端,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,本书对当时的人和事的评价,均从事实认定来加以判断,尤其严肃检讨清朝奏折中呈现的天朝心态,直指中国战败的深层原因。该书展现的严谨论证破除过去误谬之学术性,以及避免再蹈历史错误覆辙之强烈爱国情怀,令人读之震撼动容。 《天朝的崩溃》出版十余年,流传较广,影响颇大,学术价值历经时间考验,已广为读者肯定推崇,即在海外,都成为治近代史之学者、学生,以及一般人士广泛阅读的著作,视之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。 修订版全面核订了注释、引文中的错讹,重排精装,列入“三联哈佛学术丛书二十年纪念版”再刊。
茅海建01-01 完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