瞻对
从雍正八年(1730)到光绪二十二年(1896),清朝政府七次用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,而后西部军阀、国民党军队、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等外部势力,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,搅得风生水起——这就是瞻对。 瞻对(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)地处康巴。康巴人向来强悍,而瞻对人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。当地人以此自豪: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! 阿来积五年之力重磅新作,引爆大众舆论关注,入选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年度十大好书、新浪中国好书榜、《中华读书报》年度十佳图书、凤凰好书榜100本好书、深圳读书月2014年度十大好书,朱维群称赞:这实际上是政治教科书——这就是《瞻对》。 《瞻对》以瞻对两百余年的历史为载体,将一个民风强悍、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进行历史钩沉,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,同时也展现了汉藏交汇之地藏民独特的生存境况,并借此传达了作者对川属藏族文化的现代反思。 这是一段坎坷的民族融合史,一个传奇部落的前世今生,是继《尘埃落定》《空山》《格萨尔王》之后的藏地史诗。 你不是在阅读历史,而是在阅读现实。
瞻对
- 我读《瞻对》
- 我不是在写历史,而是在写现实
- 在塞尔维亚国际书展上的对话
- 小事一件
- 瞻对,说从前
- 战云初布
- 皇帝催兵
- 大军出动
- 1746年的年关
- 一个插曲:藏兵
- 总督出关
- 钦差大臣来了
- 瞻对与西藏
- 胜利了
- 说说夹坝
- 瞻对善后
- 新乱已起,旧乱未了
- 金川战事套着瞻对旧事
- 班滚现身,瞻对案结
- 闲话岳钟琪
- 番酋洛布七力
- 导火线,还是一个低级军官
- 罗总兵擅自收兵
- 成都将军再次进剿
- 又是重复的老故事
- 民间传说,迷乱的时空
- 在西藏的琦善
- 里塘,琦善大人遇到夹坝
- 谁是布鲁曼
- 瞻对——铁疙瘩
- 护法转世的贡布郎加
- 布鲁曼统一瞻对
- 十土司征瞻对
- 琦善总督亲征瞻对
- 老故事再三重演
- 瞻对征服霍尔章谷
- 瞻对征服北方土司之战
- 瞻对征服康巴最大土司
- 民间传说中的多面布鲁曼
- 继续进行的老故事
- 里塘的“细菌战”
- 不是每个藏人都心向拉萨
- 西藏出兵攻击瞻对
- 藏军剿灭瞻对英雄贡布郎加
- 所向披靡的“神兵”
- 一代枭雄的最后时刻
- 英雄故事余韵悠长
- 瞻对善后不善
- 新形势下的族与国
- 清廷重视藏区问题,但晚了一点
- 川边藏区土司制的前世今生
- 一次真正的农奴起义
- 清廷第五次用兵瞻对
- 养痈者遗患
- 清廷第六次用兵瞻对
- 鹿传霖尝试改土归流
- 反对变革的成都将军
- 进退失据,在瞻对,也在西藏
- 西藏问题国际化的开端
- 终于要革新了
- 皇庙也造反
- 巴塘死了凤大人
- 赵尔丰来了
- 川边改土归流
- 铁疙瘩的融化
- 民国来了
- 影响至今的西姆拉会议
- “五族共和”口号下的边局糜烂
- 民初的瞻化县
- 大金白利再起战端
- 唐柯三,久候不至的调处大员
- 大白之战中的瞻化
- 调处失败,特派员遇兵变
- 还是靠实力说话
- 诺那活佛的传奇
- 大白之战后的瞻化
热门
-
中国通史
《中国通史》是吕思勉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“孤岛”的时候,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。一经出版,畅销数十年,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物。《中国通史》分上下编,上编是中国政治史,讲了中国历史大事及中国历史的演变,下编为中国文化史,分门别类地、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政治制度、经济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。本书不仅对想了解中国历史大事的读者有用,而且对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,特别是社会经济、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知识有很大的好处。 原作上篇为中国文化史,下篇为为中国政治史,今为方便读者阅读,将中国政治史作为上篇,中国文化史作为下篇,文字做了少量的技术处理。
吕思勉01-01 完结
-
易中天中华史21·铁血蒙元
朱元璋称帝没多久,就掀翻了传统政治的桌子,通过一系列组合拳,重建了帝国的制度,改变了中华的航向。朱棣从侄子手中篡取皇位,并将国都迁往边地北京,他的制度设计,更是奠定了整个明朝的个性和特色。 朱明王朝,是彻头彻尾的朱姓王朝:皇帝们恣意任性;大臣们沦为家奴;文字狱和太监擅权层出不穷;锦衣卫和东西厂无孔不入。 而在皇权的边缘,南国富庶,人物风流。繁华的城镇里经济活跃,并催生了多样而新颖的市井文化。 从庙堂到江湖,大明精彩。
易中天01-01 完结
-
天朝的崩溃·鸦片战争再研究
本书对我国鸦片战争这段历史作了回顾,试图以全新的视角来解析这场颠覆清王朝的浩劫。作为一名求真的治史者,作者历数了清朝的军事力量、骤然而至的战争、广州的“战局”、“抚”议再起等内容,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鸦片战争对于清朝统治打击的致命性,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学论著。 本书大量使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朝奏折,和英国所藏中英交涉文件、日本学者汇编资料集等等,详尽考订并重建了与战争相关的大量基本史实。作者抓住几个主要人物为线索展开叙述。从武器装备、防御工事、兵员训练到作战战术的运用;从后勤、兵力动员、兵员调动到军费的来源、筹集与分配,更涉及交战国可用于战争的经济实力、负责运筹帷幄人员的心态、他们的战争观、战术观等等。这些面相在过去的鸦片战争研究中或被忽视,或语焉不详,但在本书中却得到充分的展现。 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重大,也是中国百年国耻的开端,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,本书对当时的人和事的评价,均从事实认定来加以判断,尤其严肃检讨清朝奏折中呈现的天朝心态,直指中国战败的深层原因。该书展现的严谨论证破除过去误谬之学术性,以及避免再蹈历史错误覆辙之强烈爱国情怀,令人读之震撼动容。 《天朝的崩溃》出版十余年,流传较广,影响颇大,学术价值历经时间考验,已广为读者肯定推崇,即在海外,都成为治近代史之学者、学生,以及一般人士广泛阅读的著作,视之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。 修订版全面核订了注释、引文中的错讹,重排精装,列入“三联哈佛学术丛书二十年纪念版”再刊。
茅海建01-01 完结